中醫藥博大精深,一條藥方往往可治多種疾病。沿用多年治療腸胃炎的中藥藥方「黃芩湯」,被外國研究發現可減輕化療對腸臟的損害。美國耶魯大學經多項動物及人類臨床研究,證實黃芩湯可減輕腸道炎症反應,治療腸癌患者化療後出現的腸道損傷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鄭永齊教授,聯同美國耶魯大學生技製藥育成公司共同進行研究,首階段以化療藥「伊立替康」治療患癌的實驗老鼠,發現化療藥雖能縮小老鼠體內腫瘤,同時造成大面積的腸道內膜損傷。

 

阻發炎細胞續蔓延

研究人員讓老鼠服用黃芩湯的實驗室劑型PHY906,數天後,老鼠的腸道內膜離奇地恢復正常。進一步實驗發現,服用黃芩湯的老鼠,腸道幹細胞標誌分子顯著多於正常水平,不但助長腸臟健康細胞生長,更可阻截發炎細胞繼續蔓延,減低炎症。

研究第二階段邀請十七名患結腸癌或直腸癌的患者服用黃芩湯,初步臨床測試結果顯示效用良好。研究結果已於《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

辨症正確 發揮功效

本港註冊中醫師李甯漢指出,黃芩湯屬東漢名醫張仲景撰作《傷寒論》的古代名方,成分包括黃芩三錢、白芍兩錢、炙甘草兩錢、及大棗四枚。

李醫師指,黃芩有清熱燥濕功效,可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但本身藥性苦寒,若單味用會傷脾胃及影響消化功能。白芍有斂陰之效,可止腹痛,養血調經;而炙甘草及大棗則可和脾胃,即保護腸胃,抵銷黃芩敗胃的缺點。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認為,不少中藥方可一方治多症,只要辨症正確,體質合適,便可發揮功效。不過他提醒,黃芩湯的效果因人而異,不適合脾胃虛寒人士,呼籲腸癌患者先向中醫師求診。

李甯漢亦指,黃芩湯雖然性質溫和,但身體很虛弱,如時常頭暈或腳軟者,則未必適宜。

轉貼自東方日報2010年8月20日 (五):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820/00176_06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ori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