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在買保養品之前,先對照產品成分欄,看看裡面的成分有沒有致粉刺性.

光看成分就能了解這個產品是否使用後不會讓自己長粉刺?我覺得其中有一些可以思考的地方.

拿做蛋糕來比方好了,一個蛋糕拿來,我們就可以根據它的食譜看得出這東西好不好吃嗎?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除了材料外,還要考慮到主廚者的手藝.

所以即使成分欄相同,還是有可能做出來的成品不同,更何況市售保養產品只有標明成分名而沒有標明個別濃度.

再說,一個成分是否會致粉刺與濃度有關,而致粉刺性的定義是指在100%的濃度下使用該成分,我想除了凡士林,應該沒有其他東西會以100%的濃度使用的.

此外,致粉刺性甚至可能與保養前後順序也有關係,道理很簡單,若是在使用之前有先用過其他產品,產生一個隔離保護的效果,或許一個原本你直接擦會長粉刺的產品再去使用就不會讓你長粉刺了.

而且,具致粉刺性的物質很多,可以說所有的保養品大概都會含有1.2種,不可能完全避免,而致粉刺性也不是放諸四海皆準,比方說凡士林具有致粉刺性,但是有人的皮膚用了就是沒事,這又該怎麼說.

所以到底一個東西會不會讓使用者長粉刺,還是要親身實際體驗過才準,就像要親自試吃過蛋糕才能說它到底好不好吃一樣,成分材料欄有其參考價值但不是百分之百準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ori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